夏天到了,很多媽媽都帶著孩子去游泳,有些孩子因為誤吸、嗆咳,誘發了中耳炎,耳朵疼痛不已。那么孩子得了中耳炎該怎么辦?
認清中耳炎
中耳炎分為非化膿性和化膿性兩大類,兩者又分急慢性。
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就是分泌性中耳炎,多是耳咽管發生急性堵塞,其通氣和排泄功能發生障礙引起的,主要癥狀為耳內發悶、有堵塞感,出現耳鳴和聽力下降,說話甕聲甕氣。
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就是不化膿,耳朵有些悶,聽力下降,是由耳咽管經常不通暢或堵塞,造成鼓室分泌物出不去,黏膜變得肥厚,時間長了很容易發展成耳聾。
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由于化膿性致病菌侵入鼓室,引起鼓室黏膜急性化膿性炎癥,其癥狀為耳痛流膿,聽力減退,頭暈、發熱等。
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“臭耳底子”,不僅損害聽力,還容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癥。
癥狀
01 耳流膿:
是本病的主要常見癥狀。可為粘液、粘膿或純膿性。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,無臭味。危險型流膿雖不多,但較稠,多為純膿性,并伴有異臭味。
02 耳聾:
輕重不一,因多是單耳發病,易被忽視。此種耳聾,多與病性的進展成正比,即病變較重,耳聾也加重。一般為傳導性聾。
03 其他癥狀
除上述癥外,如有眩暈、嘔吐、面癱、劇烈頭痛、寒戰、高熱等癥狀出現,證明已有并發癥發生,應立即去醫院就診。
耳朵分為外耳、中耳和內耳,其中中耳的構造比較復雜,其耳腔容積不超過2毫米,里面有聽骨鏈和面神經,由于中耳炎的長期侵蝕,會產生嚴重的并發癥。
及早治療才能保護聽力、避免并發癥
一旦遷延成為慢性中耳炎,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增添不少的麻煩。洗頭、洗澡時一不小心耳朵進了水,就會出現流膿,甚至散發臭味讓人無法靠近,久而久之聽力喪失……
如何預防中耳炎?
日常要盡量避免耳道進水或損傷,不要用力擤鼻涕。
感冒時注意有無耳痛、抓耳、流膿表現,平日聽力是否下降,如看電視的聲音是否過響,來及早發現中耳炎。
并要積極處理鼻腔鼻咽病變,如果平時有鼻塞張口呼吸打鼾表現,及時去醫院檢查有無鼻炎、腺樣體肥大等,減少發生中耳炎的因素。
陽光醫院耳鼻喉專科提醒廣大患者:若是得了中耳炎,應立刻到醫院檢查,對癥治療,以免耽誤治療時機,給自己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。